不接上文了,应该是接上所有文。
酒店里预约了出租车,早上退房后出租车已经在等了,是一个阿三开了一辆途安。
在莫斯科机场看到一家很给力的垃圾食品店,好像叫FryDay,西欧没有垃圾食品,红毛子俄罗斯大叔们真好,开了一个如此美式的店。忍不住了。吃饱了回家!
继续在莫斯科国际机场转机,两个Terminal的免税店逛了个遍,再起飞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机场里没有什么人。
一夜过去,降落乌鲁木齐机场。
接上文,一路向西(19): Day.10, 高迪之旅(下)- 古埃尔公园
从古埃尔公园出来后,时间还早,便坐观光巴士发呆,走完了观光巴士的全程
今天是巴塞罗那的圣梅尔塞节。
圣梅尔塞节类似于巴塞罗那这个城市特有的狂欢节,节日的由来是当年有个叫圣梅尔塞的人帮他们击退了虫灾,于是人们庆祝丰收,慢慢的演变为了今天这样全城性的节日。节日当天,在全城各地有各种庆祝活动、体育活动、游行活动、表演活动等。全城歇业,全城拥挤。
所以这一天你是无法购物的。
早上起来天气不错,坐巴士的海洋线又逛了一圈。大小商铺写字楼大门都关了。
什么时候可以买个大游艇呢。。
圣梅尔塞节的标志性的活动是巨人游行和叠人塔。文化风俗不懂,就跟着人流在街上到处涌动。
直接看照片吧……
接上文,一路向西(18): Day.10, 高迪之旅(上)- 圣家堂(Sagrada Família)
教堂的室内部分很多都没有开放,包括高迪的墓室——没错,高迪去世后就藏在圣家堂的地下层。教堂内分了好多不同的做弥撒的区域,其实也不需要过多的参观,就是坐着看着五颜六色光影缤纷的神圣世界,就好。
从教堂出来,过马路准备上观光巴士,居然遇到了今天下雨天气中唯一的十分钟阳光
坐上巴士继续滚。下一站是古埃尔公园(Park Güell),又称奎尔公园,桂尔公园……
观光巴士古埃尔公园下,沿着斜坡路一路往上走,就到了。有多斜呢
古埃尔公园原本是个叫古埃尔的富人在巴塞罗那城市的西北郊区盖了一个高级住宅区,也就是搞房地产。这么说说有点像良渚文化村的意思。可是后来这个房地产项目有兴趣的人不多,鸟不拉屎。然后古埃尔就把这里改成了公共设施,也就是弄了个公园,邀请高迪前来设计。
我总觉得古埃尔和高迪是基友。
古埃尔是个纺织、航业巨子,热心社会改革,委托高迪设计的古埃尔公园位于佩拉达山坡。规划里,每栋住宅都可以得到阳光,也都可以俯视巴塞罗那,背景是美丽的地中海。很可(qiao)惜(miao)的是,已建成的住宅只有两栋,一栋是为古埃尔设计的,另一栋后来被高迪买下并一直住在那里。和巴特洛之家一样,高迪继续在这里玩光影、线条、颜色对比、和大自然的仿生学。上图为古埃尔公园的出入口之一。
门票网上预定7欧,和其他地方一样,为了流畅的游览少排队购票还是提前网上购买吧。
门口唯一的两个住宅,应该一个就是古埃尔先生,一个就是高迪的吧,没中文导游机不知道具体细节,只能随便看看。反正就是感觉萌萌哒。
公园最著名的东西之一应该就是那个蜥蜴了。彩色瓷砖贴成的大蜥蜴正对着公园的大门,蜥蜴是加泰罗尼亚的守护神与徽章。这个蜥蜴其实是一个功能性的物件 —— 大雨的时候这个有泄洪的功能。设计风格也就是色彩斑斓,依旧是碎瓷砖的拼接,依旧是各种萌。高迪的设计总是给人一种童话世界的感觉。
古埃尔把高迪引荐进入了巴塞罗那的上流社会。于是当地的富人们开始邀请高迪设计他们的私人住宅花园等,于是前一天看到的巴特洛之家等,这些都是高迪借古埃尔之手认识了富商后的作品。不过古埃尔公园的确是郊区中的郊区,陡峭中的陡峭,如果真做成住宅区真的是傻子才会住这里。公园另外一个有名的地方是蜥蜴旁边的台阶上去后的一个开阔的广场。
广场的周围一圈是碎瓷砖拼接的长椅,九曲回环,山路十八弯。据说这些碎瓷砖是高迪从城里的垃圾场拉来的,一块块重新组合。堪称节能环保低碳高效省成本之典范。
逛着逛着便下雨了,再往山上去的地方都没看,就在入口的两个住宅区+蜥蜴周围,以及二楼的广场平台和长椅看了看。不过雨后的郁郁葱葱的绿色真的是养眼,尤其搭配着高迪这种萌死人不偿命的建筑设计:
从古埃尔公园出来后,时间还早,便坐观光巴士发呆,走完了观光巴士的全程
敞篷大巴的红色顶棚也支起来了。
雨后干净的街道,看着就很想上去打滚。
路过了大学区、住宅区、教堂、还路过了诺坎普球场……
最后继续欣赏一下Mia的摄影作品
接上文,一路向西(17): Day.09, 巴塞罗那,初识高迪,打入英国宫
抬头一看有个弱电开关箱,外面上了一把锁,爬上去掰开一个小口往里看,果然有个空气开关的闭合角度和其他十几个开关不一样,刚好新买锅铲把手有个勾状的设计,伸进去一勾 ……按下电磁炉的开关,”叮“一声,成功!做了俩菜:主厨精选淡菜大虾清汤烩花菜蘑菇青椒加肉片配墨西哥小辣椒,秘制中国特法调制酱微煎牛小排配鲜蘑。
前一天在酒店大厅的宣传柜上,发现了一个神器,就是barcelona sightseeing bus —— 巴塞罗那城市观光巴士。和上海的红色观光巴士一样,买票、送耳机、全天无限次上下、送地图、有语音。有一天和两天、三天不同的价格,我们两个人买的是两天的票,一人33欧。其实算上公交地铁打车什么的,这个价格还是很划算的,因为我们要去的地方,这个bus都能覆盖到。
观光巴士有三种颜色,分别对应了三条线路:绿色、蓝色、红色。蓝色是城市外围线路、红色是老城线路、绿色是海洋线,刚好我们住在海洋线某站的边上。巴士上有中文解说,一边走一边听,想上就上想下就下不胜快哉。两条城市线路差不多120分钟走完全程,海洋线就很快了,差不多40分钟一圈的样子。购票参考与官网: http://www.city-sightseeing.com/tours/spain/barcelona.htm
圣家堂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借用google到的一张图:
上图中间靠下的那几个脚手架围绕的高塔型的建筑就是圣家堂,如果还看不清楚,那我们换个角度(图片来源网络):
这样能看出来了:1)这货是个教堂 2)还在建造中
对没错,这是一个还在建造中的教堂,设计者就是前一篇文章提到的伟大的建筑家安东尼·高迪。圣家堂从1882年开始修建,因为是赎罪教堂,资金的来源主要靠个人捐款,捐款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的快慢,所以至今还未完工,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还未完工就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建筑物。圣家堂目前是天主教堂。这个高耸的教堂建筑群也是巴塞罗那最引人注目的景观。
太宗教的东西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我也不懂。有几个要知道的知识之一就是:这个教堂有东、西、南三个立面:“诞生面”(位于东侧,记录了耶稣的诞生)、“受难面”(位于西侧,记录了耶稣受难)和“荣耀面”(位于南侧,尚未完工,具体意义我忘了)。每个立面各建有四座钟塔,这就是12座了,另外在高迪的设计里还有6座高塔,高度都在100-180米的样子。跟中国文化很像,最高的那个塔代表了最至高无上的人——耶稣。再矮一点的塔就代表了圣母玛利亚等人。
说了这么多,其实这些高迪的在生之年都没看到,而且有六座高塔还没开造。虽然高迪花了45年的时间在这个教堂上。说这么多关于塔的事情,就是因为这些塔一旦全部建成,将会是极具奢华和醒目。
诞生面的建筑雕塑是在高迪在世期间完成的:
从这个东面的诞生面开始了我们的游览,依旧是难得的有中文导游机、依旧是需要在线提前买票再排队进入。考虑到圣家堂无比高大上的地位和游览量,请大家游览之前一定要提前网上购票,现场预约票排队也是很长的。进入圣家堂有三条队伍入口:现场临时买票在受难立面排队,网络已预订票在诞生立面排队,另一种已预订票但是是带导游的,是在受难立面另外一条队。进入室内记得脱帽。
前一天在巴特洛之家就知道,高迪是一个玩线条和光线的能手,如此宏大的圣家堂自然也不例外。教堂内部的设计各种异想天开,整体设计以大自然为灵感,花草、动物、日月、山河,变幻莫测。给高迪提供教堂内部窗户玻璃的手工作坊至今还在生产,高迪通过彩色玻璃,把阳光幻化为各种色彩洒在了他的曲线上,梦幻至极。
绚烂屌爆的屋顶,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象到了什么?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在塞维利亚大教堂的时候,我就已经被高大的教堂内部空间所折服,被不怒自威的室内雕塑和光线所震撼。在圣家堂面前,塞维利亚大教堂的确是有点小巫见大巫了,更何况是去比拼室内设计。不过想想那个年代的人就可以造出层高如此之高的建筑,上面还要支撑巨大的塔群,不敬佩不行。除了这些建筑线条设计、结构设计外,光线的运用也是一绝。
是不是觉得港澳台、大陆的爱情片里那些”浪漫的教堂“,那些三角形的教堂,简直就是渣?简直就是多层豪华大别野和乡村小土屋的区别。现在看那些偶像片在教堂里的剧情,是不是有一种看乡村爱情的感觉?
圣家堂有些个高塔安装了电梯,是可以排队上去看风景和俯视整个教堂建筑群的,可惜当天阴雨天气,处于安全考虑有关部门关闭了登塔游览。安东尼高迪去世于1926年,享年74岁,而且他不是因老而死,是出门被巴塞罗那刚开通的电车给撞死了,不胜遗憾。
安东尼去世后,留下了这个还在建的教堂,我们现在看到的教堂的大部分都是在他去世之后才完成的,现在在荣耀面依旧可以看到脚手架,一切都在建造中。
到现在,已经是第五代建造设计团队了,大概一年要300w美金的建筑资金,按照当前的进度还需要持续60年左右(主要原因好像是缺钱,这是个纯公益的项目,支出靠门票)。真希望中国出一个土豪扔出2亿美金,加快建造进度,让我们有生之年可以尽早看到圣家堂完成的那一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教堂大厅的立柱的高度和雄伟:
教堂的室内部分很多都没有开放,包括高迪的墓室——没错,高迪去世后就藏在圣家堂的地下层。教堂内分了好多不同的做弥撒的区域,其实也不需要过多的参观,就是坐着看着五颜六色光影缤纷的神圣世界,就好。
从教堂出来,过马路准备上观光巴士,居然遇到了今天下雨天气中唯一的十分钟阳光:
最后来几张Mia大师亲自拍摄的圣家堂内部纪实照片:
接上文, 一路向西(16): Day.07-08, 大爱巴伦西亚(下),到达巴塞罗那还车
结果证明我错了,饥肠辘辘的我们腿到了这个大型商业中心,店铺关门、超市关门、餐厅关门。绝望、失望,资本主义太不人性化了!抬头看到一片光,BurgerKing!开门!营业!!有吃的了!!!二话不说我们冲进去点了两个巨大的套餐再extra了一堆东西,引得旁边一帮食客行注目礼。当我们轻松解决这些食物后,收获了更多的食客赞许的目光和崇拜的注目礼。
填饱肚子,在酒店刚好有巴萨的直播,可惜是客场,看球期间Mia把前几天的脏衣服给洗了,反正这个酒店要住四天。一觉醒来,巴塞罗那天气不好,阴天,可能下雨。巴塞罗那这几天的行程基本上围绕高迪展开,以及享受一下“城市的生活”。说到高迪,要先简单介绍下。
安东尼·高迪·科尔内特(加泰罗尼亚语:Antoni Gaudí i Cornet,1852年6月25日-1926年6月10日)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Catalan Modernisme,属于新艺术运动)建筑家,为新艺术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关于加泰罗尼亚,稍后说。
通俗的说,高迪就是个牛逼的建筑家,开创了一个新风格,引领了数世纪。那到底有多牛逼呢?他设计的建筑有7个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不是很禽兽?今天的计划是闲逛巴塞罗那的downtown,参观巴特洛之家(Casa Batllo),以及英国宫(El Corte Inglés)购物。在去巴特洛之家的路上,还路过了米拉之家,简单的驻足观望了一下,米拉之家在装修中。
上图便是米拉之家(Casa Mila),这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高迪的建筑的风格就是用曲线代替直线,在他的建筑设计作品里,几乎看不到直线。
一路腿到巴特洛之家,正值周末,参观的人数比较多,即便是已经网上预付预定了也需排队,门票20欧左右。控制参观人数的确是可以提高游览质量的管理方法,比起在里面前胸贴后背,的确不如在下面排队依次进场。
入场后,工作人员会问你哪里来的,要什么语言的导游机,然后就给你一个机器,挺好用的。记得自己带个耳塞插上。巴特洛之家的内部设计和高迪的其他建筑设计一样,没有直线和棱角,就是各种曲线。同时巴洛克之家内的设计体现了高迪对人体工程学的理解,板凳也好、门把手也好、椅子也好,各种符合你的臀形、你的手型,的确先进。
除了线条之外,高迪还非常注重室内的舒适性,他设计了非常牛逼的通风系统和采光系统,同时非常注重自然光在室内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的墙体色彩的变幻。简直就是各种屌,在里面还有百合窗型的控制楼层间温度的装置等各种奇思妙想的功能性设计。导游机有中文语言,到了一个地方注意观察墙壁上的语音id指示即可,另外导航机已经为你设计了游览线路,边听边走边逛,非常舒服,听着导游机边走边看全程大概90分钟的样子。
波浪的线条,迷幻的色彩:
波浪、海螺一般的天花板:
细节太多不一一展示。另外高迪用了一万多钟不同色调的蓝色瓷砖打造了一个梦幻的蓝色天井,随着阳光洒下的亮度不同,越往上的瓷砖夜色越深,越往下越浅,因此无论哪个角度看下去,天井的透视度和亮度感受是一致的,仿佛波光粼粼的大海。
屋顶的设计是高迪的强项,各种曲面的烟囱和装饰。屋顶的想象力来自一条巨龙,龙的脊背、龙鳞、以及插入龙身上的圣剑。高迪对颜色的理解,对线条的理解,简直就是神。
逛完下来已经超级饿了,在楼下对面的麦当劳尝试了自助点餐,非常的好用。在门口的机器上选择你要吃的内容,然后下单插入信用卡付款,机器会突出小票给你,拿着小票去柜台,你会发现哇塞我的套餐已经等我来取了耶。
吃饱喝足去逛英国宫(El Corte Inglés)。英国宫位于加泰罗尼亚广场,是一个大型综合性商场,类似于坐落于武林广场的杭州大厦。
在英国宫倒不是为了购物,其实就是从顶楼慢慢逛到B1层,看看人家卖什么,怎么卖,都什么价格,先了解一下。不过在顶楼有个促销区域,买到了此次蜜月型最给力的东西:
很便宜有木有!关键是还很好用!比国内动辄好几百上千的锅要好用多了,一套下来才10欧,包含一个炒煎锅、五只塑料碗碟、两把铲子。果断买走,用了四天越用越喜欢结果全部都给带回来了。本来我们还计划到B1的超市去看一下,买最便宜的锅碗瓢盆,没想到在顶层的特价区搞定了。非常的惊喜。
在英国宫买的其他东西倒不多,关键是在超市里收获了好多,下面这群扫货的各类调料、食材、耗材我记得也就几十欧:
打车回酒店,出租车司机是个亚洲人,我们大包小包的,司机下来帮忙开后备箱,我一边放一边和Mia说的是中文,都放完之后,出租车司机问了一句中文”都好了吗?“,卧槽好惊讶,居然有个中国的司机,喜出望外在路上边走边聊。司机是广东人,在巴塞罗那7年了,职业就是开出租车,每个月交份子钱给老板,淡季一个月收入三千欧左右,旺季五六千的样子。
回到酒店很利索的把厨台给摆了起来,食材冰箱里放好。哦对,那把厨刀是2欧一袋的香肠促销装里绑的,也是特别的好用。但是怕回国遇到麻烦没带回来。
准备开烧,哎哟卧槽为啥电磁炉不通电?!在准备问前台之前还好看了下住房条款,里面有一条:对于住期超过15天的客人,可以使用厨房,否则只可以使用微波炉加热食品。这太扯了,幸亏没有找前台,否则会暴露要被枪毙的。抬头一看有个弱电开关箱,外面上了一把锁,爬上去掰开一个小口往里看,果然有个空气开关的闭合角度和其他十几个开关不一样,刚好新买锅铲把手有个勾状的设计,伸进去一勾 ……
按下电磁炉的开关,”叮“一声,成功!
做了俩菜。哦对,在欧洲,菜名要用欧式逼格叫法,这个是:主厨精选淡菜大虾清汤烩花菜蘑菇青椒加肉片配墨西哥小辣椒。
这个是:秘制中国特法调制酱微煎牛小排配鲜蘑